今年以来“熊猫债”发行热度显著抬升,截至11月30日,已发行“熊猫债”91只,发行额达1495.5亿元,较2022年全年52只的发行量和850.7亿元的发行金额均有大幅提升。“熊猫债”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国内外货币政策分化推动“熊猫债”发行热度显著抬升
中诚信国际主权与国际评级部高级分析师王家璐对贝壳财经表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分化,包括中美、中欧间的利差增加是推动2023年“熊猫债”市场扩容的主要原因。2022年以来,欧美央行处于加息进程,而我国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熊猫债”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有所增强。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对贝壳财经表示,“熊猫债”发行规模快速创新高的首要原因是今年人民币融资的成本优势凸显。今年境内外货币政策分化,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程度不断加深。相对于美元融资,发行“熊猫债”进行境内人民币融资,依然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考虑到在境内发行“熊猫债”的境外主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为境内机构,可能体现了境内机构充分利用人民币融资成本优势,募集低成本资金的需求。
政策端持续发力助力“熊猫债”市场发展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优质发行主体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白雪指出,推动“熊猫债”发行高增的另一原因是,国内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针对“熊猫债”市场的各项政策配套与制度安排更加完善。此外,今年债市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去年境内积压的部分发债需求在今年得到释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今年“熊猫债”发行的节奏。
王家璐认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开展境外机构债券定价配售机制优化试点等监管政策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使得“熊猫债”发展受益。
近年来我国“熊猫债”市场扩容,发行主体多元化
王家璐指出,近年来“熊猫债”投资人多元化程度不断提升,有更多境外投资人参与到该市场。从发行规模来看,近年来“熊猫债”市场整体呈现扩容态势,但随利差变化呈现一定波动。从发行市场来看,202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仍然是“熊猫债”发行的主要场所,而交易所“熊猫债”发行规模也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从发行品种来看,2023年以来,绿色债、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债、可持续发展债、可持续挂钩债、科创债等创新品种“熊猫债”不断涌现。
从发行人结构来看,“熊猫债”市场发行人以红筹企业为主,2023年红筹企业占比有所增加,但纯境外发行人数量也有所增长,背景更为多元化,发行主体所涉行业包括汽车、银行、多边机构、主权、燃气等,所涉区域包括中国香港、欧洲、美洲、非洲等。
白雪指出,目前“熊猫债”发行主体已较为多元化,发行人行业类别覆盖主权政府类机构、国际机构、金融机构、地产、能源、交通、公共事业、汽车制造、食品等。从发行人结构来看,近年来“熊猫债”市场发行人结构进一步多元化,虽仍以红筹企业为主,但伴随“熊猫债”在境外主体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纯外资发行人的占比自2016年以来持续上升,发行主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量也逐渐增加,来自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等欧元区的发行人也持续涌入。总体来说,除房地产以外的其他行业发行主体仍在积极探索“熊猫债”市场。
“熊猫债”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互相促进
白雪认为,“熊猫债”作为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工具,是优化人民币跨境循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渠道。“熊猫债”放量发行有利于人民币构建起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即离岸人民币市场;跨境持续使用人民币,也将引发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规避的需求,有利于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畅通人民币的回流渠道,建立起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的“闭环”,提升了人民币的货币流动性。
王家璐指出,“熊猫债”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是“熊猫债”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熊猫债市场发展也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通过“熊猫债”的发行,境外机构人民币使用量将有所增加,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同时,“熊猫债”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优化也能够反映我国政府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并增强国际投资人对人民币的接受度、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进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