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第二金融网  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关注财经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22万亿信托: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创新多盈利难!!!

来源:上海信托圈

导读:当前,信托业处在转型关键时期:新业务增长引擎尚未开启、商业模式持续性堪忧、费率深度内“卷”…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新业务盈利难是困扰业内最大问题。

当前,信托业处在加快业务转型、回归信托本源的关键时期。但信托公司重塑业务模式难,获得盈利更加难:新业务增长引擎尚未开启、商业模式持续性堪忧、费率深度内“卷”……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新业务盈利难是困扰诸多业内人士最大问题。

多位信托公司高管表示,业务转型是“长跑”,行业尚待形成新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信托公司须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核心竞争力,确定差异化发展路径。

01

从高增速到高质量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提到“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时明确,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对于信托而言,新‘国九条’有利于提供一个适合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资产管理信托是信托新三分类中的一大业务类别,但信托公司布局资本市场较晚,主动管理能力、团队建设都需要时间积累。”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说。

从资金信托投向构成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规模5.75万亿元,占比34.96%,比当年二季度末提高2.73个百分点,是权重比例最大的信托资金投向。

在政策指引下,信托业正迈向“三分类”改革深水区。

2023年6月信托“三分类”新规正式落地实施,信托业务被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共三大类25小类。“作为资管新规出台后信托业首份专门性监管文件,其在厘清各类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之余,有望引领行业掀起新一轮业务创新热潮。”中信信托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规出台后,信托公司都在努力化解存量。大家也想开辟新业务,但是相关的人才缺口、资金缺口如何填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信托公司人士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难题。

经过多年发展,信托资产规模延续稳健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22.64万亿元,同比增长7.45%。这是资管新规实施后,信托资产规模自2022年二季度同比增速转正,并连续6个季度保持正增长的成果。

从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看,2013年二季度增速达到高点,至70.72%,此后逐季下降,自2016年二季度触及历史低点后开始回升。2016年三季度同比增速再次加快,直至2017年四季度同比增速趋缓。2018年资管新规提出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当年受托资产规模季度数据呈连续下降态势。

近年来,房地产信托受调控、银信合作受限、明确异地部门设置城市和数量要求、信托公司股权管理等诸多政策文件出台,持续规范信托业务稳健发展。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为金融工作谋旗定向,信托业聚焦主责主业,回归信托本源,以信托力量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

02

新业务探路成本高昂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作为信托公司长久以来的利润“发动机”——传统融资类业务逐渐失去动能,新业务能否支撑整个行业继续前行?

“现在谈一项业务,还没开始做,就需要先‘砸’几千万元系统建设费进去,否则后面就不用聊了。前期成本高,收益需要未来几年时间缓慢兑现。在原来行业高速增长时,大家有能力承受高昂成本。但现在公司情况大不如前,其他业务都在赔钱,还要做成本投入。从经营公司的角度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某信托公司总经理无奈地说。

这仅是行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可以拓展的新业务很多,但前期成本过高,主要是人员、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等费用前期投入较大。”

云南信托总裁舒广以市场化破产服务信托业务为例,“有的项目涉及到几万个债权人,其中涉及主体众多,财产类型各种各样,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信托公司要搭建符合各方需求的信托架构,把相关财产装进去,研究和梳理各方的权利义务。规模大,期限长,处置过程十分复杂。”

“如此复杂的业务需要一整套系统来支撑管理,在做之前,必须先上系统。也有可能做着做着,或者系统建好了,到后面发现并不挣钱,甚至有的信托公司在中标之后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毕竟这些业务摆在行业面前是很新的领域。”某信托公司副总经理补充道。

此外,资产服务信托等业务培育期长,叠加同业竞争激烈,规模效应不显著。某信托公司家办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家城商行推荐业务过来,把费率压到千分之一,我直接跟银行说,最低也得千分之一点五。还遇到过一笔业务,费率给到万分之九,如此之低我们真做不了。”

“激烈的同业竞争导致费率一降再降,创收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堪忧。如果没有足够的规模体量,这些业务只能带来微薄的收入。”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邓婷说,标品投资、股权投资这类符合监管导向、需要依托专业管理能力的资管业务体量较小,难以填补传统业务收入持续下降产生的缺口。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超22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中,投向债券的信托资金为4.7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3万亿元。

紫金信托董事长高晓俊认为,整体来看,传统融资类业务持续压降,行业新的商业模式仍在建立之中,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以支撑进一步转型发展,收费模式与来源的行业性、可持续性、稳定性仍有待加强。

03

存量风险尚待出清

信托公司既要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又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消除各种风险“雷点”。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加速转型相互叠加背景下,部分信托公司近期陷入产品延期兑付风波。

平安信托旗下“平安信托福宁6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此前宣布延期。该信托计划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存续期30个月,募集资金7.72亿元,投资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从而间接投资厦门联正悦投资有限公司名下的“臻华府”项目。

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暴露房地产风险的大部分是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这类公司前些年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务,以为‘房地产没风险’,最终难逃经济周期规律。”

“由于各家信托公司股东背景、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风险并非是系统性的,主要集中在前期房地产业务扩张较快或内控有问题的信托公司。”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其实,近年来,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规模和占比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1.02万亿元,同比降幅20.28%,在22.64万亿元的受托资产规模总量中占比4.51%。

此外,部分政信项目也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日,五矿信托“恒信国兴657号-赢胜5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宣布延期兑付。投资者提供的材料显示,该信托计划项下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按照《信托贷款合同》约定向昆明城路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放信托贷款,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新都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为其履行《信托贷款合同》项下义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高晓俊表示,在行业高速发展阶段,部分机构积累了一定风险。但通过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回归信托本源、推进行业转型、加强风险处置,目前行业发展总体保持稳健。

04

对症下药找准切入点

尽管行业处于低谷期,但这也意味着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受访的信托公司高管普遍表示,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切入点,寻求差异化发展,在发展中建立造血机制,在动态中化解存量风险。

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从总体上对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工作进行规范。从监管评级1级至6级,逐步提高信托公司非现场监管强度和现场检查频率,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相较于同级别的其他公司进一步提高监管强度。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层面的举措将有力促进信托公司走差异化转型之路。

高晓俊向记者表示,信托业要进一步找准信托服务、信托公司在助力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的定位。要从自身实际与禀赋出发,找准切入点,在擅长的业务领域开展特色化经营。

“如果是资本雄厚、前期对于转型业务可进行大量投入的头部信托公司,可以较为全面地铺开业务;如果是小而美的信托公司,可以从发展积淀、人员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集中力量、着重发力一类或几类业务。”业内人士建议。

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尽管信托公司具有灵活的跨市场资源配置优势,但在实践中面临梗阻。邓婷举例说:“发展预付资金服务信托业务需要推动政府制定对商户预收资金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及政策,引导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引入信托机制。”

此外,当下信托正掀起“增资潮”,希冀通过此举化解风险、助力转型。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信托公司因风险问题发生经营困难,很难投入更多资源,支持转型业务。这类信托公司可以通过股东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夯实资本“地基”,支持转型业务的成本开支。

来源:中 国 证 券 报/吴 扬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第二金融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